第四十五章故舊
關燈
小
中
大
聽說能出門,雍容院裏最高興的就是裘怡了,哪怕是去廟中吃齋聽經,也比整日只能在伯府裏轉悠的好。裘怫倒是無所謂,她原就不是愛走動的性子,只是這日正好有廚工課,卻必須告假,這讓她有些郁悶,她是真心喜歡廚工課啊。
只有裘慎感覺到有些蹊蹺,好端端的,也不是初一,更不是十五,怎麽母親突然就想到要去庵中吃齋聽經呢?
蘇氏自然不會對女兒說真實的原因,只道是夜裏夢著她爹了,就想著要給她爹做個道場,裘慎自不懷疑,一想到是給父親做道場,她竟是比誰都積極,連夜抄了一篇經,打算燒給父親。
流香庵坐落在梨山之下,山上有條淺溪,蜿蜒而下,每到梨花開時,溪上飄滿潔白的梨花瓣,帶著淡淡的梨香,所以這條淺溪就叫流香溪,依溪而建的庵堂,就叫流香庵。溪岸左右有數百畝的良田,梨山上還有幾處山地,種了各種果木,這些都屬於流香庵。
流香庵很有名,因為出資興建它的是本朝太祖皇後,最初,只是收留一些因戰亂而無家可歸的可憐女子,後來慢慢就變成了犯了錯處而被發配的女子面壁思過的地方,直到二十多年前,庵中來了位頗有修行的紅雲師太,時常給庵中女子講經說法,開解困厄,渡化了不少苦海沈淪的女子,名聲傳開,京中便常有女眷前來供奉香火,聆聽經法,於是流香庵的香火就日漸鼎盛,到如今,已是京中女眷們吃齋聽經做道場最常往來的寺廟之一。
在路上,裘怫就已經聽裘怡嘰嘰喳喳的跟她說了流香庵的來歷,倒是對那條會飄著梨花瓣蘊著梨香的淺溪很感興趣,可惜眼下已是秋天,欣賞不到溪上飄香的景色,倒是梨山上碩果累累,很是喜人。
裘怫很想去山頭上走走,看看那些碩果,但她只是想想,沒說,甚至眼神裏都沒有流露過。
今天不是初一,也不是十五,所以來流香庵的人不算很多,不算很多的意思,就是其實也不算太少,因此蘇氏帶著女兒們走出馬車的時候,周圍是熱鬧的,有來上香的,也有擺了攤在岸邊吆喝做生意的,都是女眷,就連做生意的小販也是些婦人,所以不需要避諱什麽,盡可一路走一路看個新鮮。
燒香,捐香油,這一路走過去,見佛便拜,蘇氏虔誠,裘慎自然也虔誠,裘慎虔誠,裘怫自然也如此,裘怡活潑跳脫,然後母姐皆如此,她也不敢出格,有樣學樣,母女三人在一眾信徒中,顯得特別的招眼。
當然,這不是因為她們虔誠,而是因為她們的衣著氣質,以及緊隨在後的仆婦眾多,只要長了眼睛的人,都瞧得出這是貴人進香來了。
於是蘇氏母女才只拜過了兩尊佛像,就有知客主動上前招呼。來上香的人多,庵中人手不夠,一般情況下,知客是不會主動招呼的,只有像蘇氏母女這樣一看就不是市井粗婦的貴人,才會有專門的知客。
“信女蘇氏,今日欲為先夫做個道場,還請善師代為安排。”
知客誦了一聲佛號,道:“施主請隨小尼來。”
蘇氏隨知客來到了一處佛堂,不大,裏頭只供奉了一位地藏菩薩。主持這間佛堂的是妙善師太,讓蘇氏寫下了裘一鳴的名字,點了一盞長明燈,將寫有名字的紙簽帖在燈上,供於佛前,然後沐浴凈口焚香,開始誦往生咒,誦足二十一遍,又誦地藏經,以行超度。
蘇氏母女四人自然是跪坐蒲團,認真聆聽,這一聽,便足足過了一個時辰,方才結束,最後妙善師太讓母女四人給菩薩敬香,蘇氏又留下了足夠長明燈點上一年的香油錢,才算功德圓滿。
“請問師太,何處可求得開光佛寶?”
妙善師太眉角微擡,道:“往觀音堂去。”
蘇氏福了一禮,帶著女兒們去了觀音堂,給三姐妹各求了一道祛邪避厄、消災解難的玉符,都是經庵中法師們開過光的,裘家三姐妹則合力給蘇氏也請了一道玉符。
蘇氏含笑將玉符掛在了胸前,然後親手給三個女兒也一一戴上玉符。這樣,該那把些莫名的邪性的東西,都擋住了吧,她如是希望,否則,只怕夜裏睡覺她都不能安穩了。
裘慎和裘怡都沒有察覺到蘇氏的心思,只有裘怫,從蘇氏不安的笑容裏,隱約看出了些,木訥的小臉沒有露出任何異色,只是小手在玉符上摸了摸。世間若真有菩薩靈驗,那麽又哪來那許多說不出道理的事情,無非是求個心安而已。
這個道理不是裘怫自己悟出來的,而是裘一鳴曾經對她說過的,當時,裘一鳴正在誦心經給她聽,那時她幾歲?大概才四歲多吧,聽得懵懵懂懂的,問裘一鳴是不是菩薩真的能渡盡世間苦厄,若真能,那她以後日日拜佛,時時誦經。裘一鳴聽了哈哈大笑,撫著她的頭頂告訴她,世道坎坷,沒有誰會一帆風順,若遇厄難,求佛不如求己。
也就是那一天,裘一鳴握著她的手,一筆一畫的描了她的名字:怫。怫字近佛又非佛,從心不從人,所以無論遇到什麽困境,先問問自己的心所求為何,不要被他人所左右,想明白了,自然就知道該怎麽渡過困境。
裘怫記著父親的話,雖然她依然會迷茫懵懂,但卻知道,父親是不信神佛的,父親只信自己,所以他能從萬千學子中脫穎而出,魚躍龍門。可是父親也從心而行,因此壞了官場規矩,最後在官場上郁郁不得志。
她不知道父親的教導究竟是對的,還是錯的,她只能摸索著前行,一邊走,一邊印證著對錯。
從觀音堂出來,時已近午,知客來問蘇氏要不要在庵中用齋,蘇氏應了。
“流香庵的齋菜是京中一絕,今日可夠你們飽一飽口福。”蘇氏說這話的時候,目光是看著裘怫的,因為裘怫對廚工的熱情,是誰都瞧得出。
裘怫果然有些意動。
用齋的地方是單獨隔開的一間齋堂,地方不大不小,可以容納兩桌,蘇氏母女就坐了一桌,跟來的仆婦也擺了一桌,中間用一架屏風隔了開來,分了主次。
像這樣的齋堂,還有七八間,緊緊相鄰,其實就是一間大齋堂,中間的隔板都可以拆卸,只要拿走隔板,七八間就又並回了一間,可以用來擺大宴。
蘇氏母女進來的時候,隔壁的齋堂裏已經有了人,隔板並不厚實,隱約可以聽見人聲,過了一會兒就安靜無聲了,顯然是開始進食。蘇氏也沒有註意那邊,只叫人打了水進來,和女兒們一起凈了手,坐下來等齋飯上桌,因她們來得遲些,齋飯才用了一半,隔壁齋堂已經進食完畢撤了碗筷,飲了瀨口水,動靜漸大,說笑聲時不時傳過來。
初時聲音不高,蘇氏也聽不清楚,但那邊似乎說得興致上來了,一時忘了形,聲音越說越高,顯得嘈雜不堪。蘇氏就皺起了眉,看桌上也吃得差不多了,便停了箸。
見她停箸,裘家姐妹也紛紛落筷,在丫環的服侍下,漱了口。
“非禮勿聽。”蘇氏起身離開齋堂,還不忘教裘家姐妹。
無禮是別人的事,而知禮守禮的人,在面對別人的無禮時,可以選擇回避,否則,坐視別人無禮而沒有做出有禮的回應,那自己也就顯得無禮了。
“是的,母親。”
裘慎低頭受教,裘怫也跟著低頭,只有裘怡,雖然低了頭,耳朵卻豎得比直,她喜歡熱鬧,也喜歡聽別人說著別人的是非,可惜,那些聲音到底聽不太清楚,只能感覺到熱鬧。
飯後要走走消食,蘇氏就帶著裘家姐妹逛了逛流香庵,來到放生池邊,正好看到有人放生,蘇氏就腳下一拐,不想打擾別人。
不想那邊的人已看到了蘇氏,咦了一聲,道:“可是蘇家的婉妹妹?”
蘇氏一怔,回轉身來,盯著那放生的婦人看了一會兒,終於笑道:“原來是於姐姐。”
那婦人姓於,蘇氏還在閨中時,曾與她有過往來,交情說不上多好,後來關系變得密切,還是在她們各自出嫁後。那一年,蘇氏嫁給了探花郎裘一鳴,於氏則嫁給了傳臚宋鼎。裘一鳴和宋鼎一見如故,交情極好,作為他們的夫人,自然關系也就密切了。
只是再後來,裘一鳴和宋鼎各自外放為官,起初還常有書信往來,但隨著宋鼎官運亨通,步步高升,而裘一鳴卻滯於官場,再無寸進,於是彼此間的聯系就又漸漸疏遠了。
蘇氏沒想到會在流香庵再見到於氏,於氏顯然也沒有想到,彼此意外之餘,也有些說不明的滋味在心頭,當然,於氏的臉色明顯要更歡喜些,在閨中時曾經讓她仰視的人,如今卻作了寡婦的打扮,一種莫名的優越感讓她的笑容都顯得燦爛了。
在一個寡婦面前,笑得這麽不加掩飾的燦爛,這顯然也是一種無禮,只是這次蘇氏不能回避,因為已經避不開了。
“多年未見,於姐姐風采如舊。”蘇氏一如尋常的端莊自持。
只是裘慎沒有她這樣沈得住,酷似蘇氏的小臉蛋上,有些不豫之色。裘怫卻是悄悄的抿了一下嘴角,只有她聽出了蘇氏話語中淡淡的嘲諷。
風采如舊,是說這位於氏年少時,也是個極不知禮的人吧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只有裘慎感覺到有些蹊蹺,好端端的,也不是初一,更不是十五,怎麽母親突然就想到要去庵中吃齋聽經呢?
蘇氏自然不會對女兒說真實的原因,只道是夜裏夢著她爹了,就想著要給她爹做個道場,裘慎自不懷疑,一想到是給父親做道場,她竟是比誰都積極,連夜抄了一篇經,打算燒給父親。
流香庵坐落在梨山之下,山上有條淺溪,蜿蜒而下,每到梨花開時,溪上飄滿潔白的梨花瓣,帶著淡淡的梨香,所以這條淺溪就叫流香溪,依溪而建的庵堂,就叫流香庵。溪岸左右有數百畝的良田,梨山上還有幾處山地,種了各種果木,這些都屬於流香庵。
流香庵很有名,因為出資興建它的是本朝太祖皇後,最初,只是收留一些因戰亂而無家可歸的可憐女子,後來慢慢就變成了犯了錯處而被發配的女子面壁思過的地方,直到二十多年前,庵中來了位頗有修行的紅雲師太,時常給庵中女子講經說法,開解困厄,渡化了不少苦海沈淪的女子,名聲傳開,京中便常有女眷前來供奉香火,聆聽經法,於是流香庵的香火就日漸鼎盛,到如今,已是京中女眷們吃齋聽經做道場最常往來的寺廟之一。
在路上,裘怫就已經聽裘怡嘰嘰喳喳的跟她說了流香庵的來歷,倒是對那條會飄著梨花瓣蘊著梨香的淺溪很感興趣,可惜眼下已是秋天,欣賞不到溪上飄香的景色,倒是梨山上碩果累累,很是喜人。
裘怫很想去山頭上走走,看看那些碩果,但她只是想想,沒說,甚至眼神裏都沒有流露過。
今天不是初一,也不是十五,所以來流香庵的人不算很多,不算很多的意思,就是其實也不算太少,因此蘇氏帶著女兒們走出馬車的時候,周圍是熱鬧的,有來上香的,也有擺了攤在岸邊吆喝做生意的,都是女眷,就連做生意的小販也是些婦人,所以不需要避諱什麽,盡可一路走一路看個新鮮。
燒香,捐香油,這一路走過去,見佛便拜,蘇氏虔誠,裘慎自然也虔誠,裘慎虔誠,裘怫自然也如此,裘怡活潑跳脫,然後母姐皆如此,她也不敢出格,有樣學樣,母女三人在一眾信徒中,顯得特別的招眼。
當然,這不是因為她們虔誠,而是因為她們的衣著氣質,以及緊隨在後的仆婦眾多,只要長了眼睛的人,都瞧得出這是貴人進香來了。
於是蘇氏母女才只拜過了兩尊佛像,就有知客主動上前招呼。來上香的人多,庵中人手不夠,一般情況下,知客是不會主動招呼的,只有像蘇氏母女這樣一看就不是市井粗婦的貴人,才會有專門的知客。
“信女蘇氏,今日欲為先夫做個道場,還請善師代為安排。”
知客誦了一聲佛號,道:“施主請隨小尼來。”
蘇氏隨知客來到了一處佛堂,不大,裏頭只供奉了一位地藏菩薩。主持這間佛堂的是妙善師太,讓蘇氏寫下了裘一鳴的名字,點了一盞長明燈,將寫有名字的紙簽帖在燈上,供於佛前,然後沐浴凈口焚香,開始誦往生咒,誦足二十一遍,又誦地藏經,以行超度。
蘇氏母女四人自然是跪坐蒲團,認真聆聽,這一聽,便足足過了一個時辰,方才結束,最後妙善師太讓母女四人給菩薩敬香,蘇氏又留下了足夠長明燈點上一年的香油錢,才算功德圓滿。
“請問師太,何處可求得開光佛寶?”
妙善師太眉角微擡,道:“往觀音堂去。”
蘇氏福了一禮,帶著女兒們去了觀音堂,給三姐妹各求了一道祛邪避厄、消災解難的玉符,都是經庵中法師們開過光的,裘家三姐妹則合力給蘇氏也請了一道玉符。
蘇氏含笑將玉符掛在了胸前,然後親手給三個女兒也一一戴上玉符。這樣,該那把些莫名的邪性的東西,都擋住了吧,她如是希望,否則,只怕夜裏睡覺她都不能安穩了。
裘慎和裘怡都沒有察覺到蘇氏的心思,只有裘怫,從蘇氏不安的笑容裏,隱約看出了些,木訥的小臉沒有露出任何異色,只是小手在玉符上摸了摸。世間若真有菩薩靈驗,那麽又哪來那許多說不出道理的事情,無非是求個心安而已。
這個道理不是裘怫自己悟出來的,而是裘一鳴曾經對她說過的,當時,裘一鳴正在誦心經給她聽,那時她幾歲?大概才四歲多吧,聽得懵懵懂懂的,問裘一鳴是不是菩薩真的能渡盡世間苦厄,若真能,那她以後日日拜佛,時時誦經。裘一鳴聽了哈哈大笑,撫著她的頭頂告訴她,世道坎坷,沒有誰會一帆風順,若遇厄難,求佛不如求己。
也就是那一天,裘一鳴握著她的手,一筆一畫的描了她的名字:怫。怫字近佛又非佛,從心不從人,所以無論遇到什麽困境,先問問自己的心所求為何,不要被他人所左右,想明白了,自然就知道該怎麽渡過困境。
裘怫記著父親的話,雖然她依然會迷茫懵懂,但卻知道,父親是不信神佛的,父親只信自己,所以他能從萬千學子中脫穎而出,魚躍龍門。可是父親也從心而行,因此壞了官場規矩,最後在官場上郁郁不得志。
她不知道父親的教導究竟是對的,還是錯的,她只能摸索著前行,一邊走,一邊印證著對錯。
從觀音堂出來,時已近午,知客來問蘇氏要不要在庵中用齋,蘇氏應了。
“流香庵的齋菜是京中一絕,今日可夠你們飽一飽口福。”蘇氏說這話的時候,目光是看著裘怫的,因為裘怫對廚工的熱情,是誰都瞧得出。
裘怫果然有些意動。
用齋的地方是單獨隔開的一間齋堂,地方不大不小,可以容納兩桌,蘇氏母女就坐了一桌,跟來的仆婦也擺了一桌,中間用一架屏風隔了開來,分了主次。
像這樣的齋堂,還有七八間,緊緊相鄰,其實就是一間大齋堂,中間的隔板都可以拆卸,只要拿走隔板,七八間就又並回了一間,可以用來擺大宴。
蘇氏母女進來的時候,隔壁的齋堂裏已經有了人,隔板並不厚實,隱約可以聽見人聲,過了一會兒就安靜無聲了,顯然是開始進食。蘇氏也沒有註意那邊,只叫人打了水進來,和女兒們一起凈了手,坐下來等齋飯上桌,因她們來得遲些,齋飯才用了一半,隔壁齋堂已經進食完畢撤了碗筷,飲了瀨口水,動靜漸大,說笑聲時不時傳過來。
初時聲音不高,蘇氏也聽不清楚,但那邊似乎說得興致上來了,一時忘了形,聲音越說越高,顯得嘈雜不堪。蘇氏就皺起了眉,看桌上也吃得差不多了,便停了箸。
見她停箸,裘家姐妹也紛紛落筷,在丫環的服侍下,漱了口。
“非禮勿聽。”蘇氏起身離開齋堂,還不忘教裘家姐妹。
無禮是別人的事,而知禮守禮的人,在面對別人的無禮時,可以選擇回避,否則,坐視別人無禮而沒有做出有禮的回應,那自己也就顯得無禮了。
“是的,母親。”
裘慎低頭受教,裘怫也跟著低頭,只有裘怡,雖然低了頭,耳朵卻豎得比直,她喜歡熱鬧,也喜歡聽別人說著別人的是非,可惜,那些聲音到底聽不太清楚,只能感覺到熱鬧。
飯後要走走消食,蘇氏就帶著裘家姐妹逛了逛流香庵,來到放生池邊,正好看到有人放生,蘇氏就腳下一拐,不想打擾別人。
不想那邊的人已看到了蘇氏,咦了一聲,道:“可是蘇家的婉妹妹?”
蘇氏一怔,回轉身來,盯著那放生的婦人看了一會兒,終於笑道:“原來是於姐姐。”
那婦人姓於,蘇氏還在閨中時,曾與她有過往來,交情說不上多好,後來關系變得密切,還是在她們各自出嫁後。那一年,蘇氏嫁給了探花郎裘一鳴,於氏則嫁給了傳臚宋鼎。裘一鳴和宋鼎一見如故,交情極好,作為他們的夫人,自然關系也就密切了。
只是再後來,裘一鳴和宋鼎各自外放為官,起初還常有書信往來,但隨著宋鼎官運亨通,步步高升,而裘一鳴卻滯於官場,再無寸進,於是彼此間的聯系就又漸漸疏遠了。
蘇氏沒想到會在流香庵再見到於氏,於氏顯然也沒有想到,彼此意外之餘,也有些說不明的滋味在心頭,當然,於氏的臉色明顯要更歡喜些,在閨中時曾經讓她仰視的人,如今卻作了寡婦的打扮,一種莫名的優越感讓她的笑容都顯得燦爛了。
在一個寡婦面前,笑得這麽不加掩飾的燦爛,這顯然也是一種無禮,只是這次蘇氏不能回避,因為已經避不開了。
“多年未見,於姐姐風采如舊。”蘇氏一如尋常的端莊自持。
只是裘慎沒有她這樣沈得住,酷似蘇氏的小臉蛋上,有些不豫之色。裘怫卻是悄悄的抿了一下嘴角,只有她聽出了蘇氏話語中淡淡的嘲諷。
風采如舊,是說這位於氏年少時,也是個極不知禮的人吧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